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自小被这句话教导着,要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大概是当时老师讲解的重点放在后半句,所以都没有细想,金缕衣是怎样的东西,甚至都没有联想到衣衫。
初中历史课本前几页的彩图上,有金缕玉衣的照片,那个时候脑海里才有些恍然大悟,原来金缕衣是这样的一件,原来只有王妃一类的女子,才有拥有的可能——还是随着入土的,大概也不是平常就可穿的衣裳吧。 继续阅读“琉璃觞”
春花秋月夏婵娟,冬雪寂寂溢清寒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自小被这句话教导着,要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大概是当时老师讲解的重点放在后半句,所以都没有细想,金缕衣是怎样的东西,甚至都没有联想到衣衫。
初中历史课本前几页的彩图上,有金缕玉衣的照片,那个时候脑海里才有些恍然大悟,原来金缕衣是这样的一件,原来只有王妃一类的女子,才有拥有的可能——还是随着入土的,大概也不是平常就可穿的衣裳吧。 继续阅读“琉璃觞”
来自琉璃吧主宠物西瓜摘自生活报的帖子,里边的有些说法略欠妥当,存下来找时间梳理下。
汉代乐府中,有一首朴实感人的民歌叫《陌上桑》,它在描述采桑少女秦罗敷的朴直和美丽时说:“头上倭堕鬓,耳中明月珠。”这种穿孔作不个和发耳饰的“明月珠”即玻璃。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时的玻璃,是从国外传来的;其实,中国玻璃生产技术有着自己的渊源,这已为近年来的大量考吉材料所证实。 继续阅读“古琉璃与玻璃”
唐以后至宋,有文才的宰相似乎不少。早些时候的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后有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杜甫在《天末怀李白》里感叹“文章憎命达”,大概是愤慨了些。不过有人拿晏殊同他家的晏几道相比,说是更能够说明杜甫的话。文学课上,老师们讲晏几道的时间一般会长过讲他的父亲。中国人常说“虎父无犬子”,所以晏几道成就再高,多少也跟他宰相老爸的影响有关吧。 继续阅读“琉璃殿暖香浮细”
听工艺师讲解琉璃,第一个想问的,是玻璃、琉璃和水晶的区别。这里说到的水晶,指天然水晶。
从化学角度讲,三者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当它是个专有名词好了,具体是什么东西咱们也没必要追究)。
水晶是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矿物,和普通砂子可以说是“一母所生”。
它的诞生,来自于大自然的很多偶然。如果把二氧化硅当作它的母亲,那么,当母亲结晶完美时,就生出了它水晶:如果母亲胶化脱水,就生出它的姐姐玛瑙;再如果含水胶体凝固而生,出来的是它的弟弟蛋白石;若是母亲偏心些,晶粒小于几微米,它的妹妹们,玉髓、燧石和次生石英岩就出现了。
水晶很是坚硬。1824年,一位叫弗里希.摩斯的奥地利矿物学家,说它的硬度有7。所以后来大家都把水晶的硬度称之为摩氏7。重量上,水晶是相同体积的水重量的2.56-2.66倍。水晶熔点为1713摄氏度,但它受热易碎,古人说过“凡用水晶器物,不可用热汤滚水注之,即粉裂如击破者。”
物理上,琉璃是玻璃的一种,也是二氧化硅的非晶态过冷液体。市面上的很多称之为水晶的,实际上是水晶玻璃。水晶玻璃有铅系、硼系及其他的类别。因为工艺的缘故,水晶玻璃比一般的玻璃更重,更有质感,更通透、清澈和明亮。而琉璃则属于水晶玻璃的一种。
琉璃可以简单看作是艺术家用于创作的一种材质。而琉璃的产品,观赏性的也好,佩饰或生活用品也好,均可称作艺术品。
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采用彩色人造水晶烧制而成,其工艺繁复,需数十道工序,且以手工为主。因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
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
一)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
二)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
三)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