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聆听 倾听

最近读书的进度,越来越慢。也不能读小说一样,见缝插针地翻开,不用思考,之后也能继续往下。真想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读书呀。

今天在车上翻了几页书,很多可以学习的句子:

当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要仅用大脑去聆听,还要用整个身体去聆听。将注意力从思维中带走,创造一个真正没有思维干扰的、便于真正倾听的宁静空间。这样你就会给予其他人空间——存在的空间。

当然,你只能通过自己的存在才能感受到别人的存在。在存在的更深层面上,你与万物是合一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百分之百地将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和你的思维上。在内在保持一些注意力……感受内心深处的宁静。

臣服——放下对本然事实的心理——情绪的抗拒:内心的抗拒会将你与其他人、你自己、你周围的世界分开。它加强了小我所赖以生存的孤立感。

寂静在外,定静在内。

——以上,正是我需要加强练习的部分。

二十四诗品之悲慨

不知不觉,读上一品已经是两个多月之前的事情了。原来读《诗品》,在事实上有这样挑剔的讲究:极度抑郁的时候会没有心情,太过繁忙的时候会没有时间。要心沉气爽,要有一整小段的时间,缺一不可。

今天读的是《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大风卷浪,掀起水,树木也被摧折。苦不欲生的人,偏偏没有想要的休憩安慰。百年岁月如流水般逝去,富贵荣华终成了灰。天道日益沦丧,有雄心大才的人又能怎样。不过是壮士拂剑,浩然却有无边无际的悲哀。这样的悲慨,仿佛秋风中萧瑟的落叶,又好像漏雨屋檐下的苍苔。

契合这样意境的诗人,大概非辛弃疾莫属了。雄才大略满腔抱负壮心不已壮志未酬,这些经历糅合出的诗词,有时候比苏大学士的还有感染力。 继续阅读“二十四诗品之悲慨”

状态090906

“想要这样的一个人生:恭谦、从容、开阔、向上,每一天都有收获和快乐”,这句话写在blog的头部已经很长很长的时间了。真正做到的日子,却寥寥可数。

曾经以为等到自己日渐成熟,生活会日益趋向这样的轨道。

事实上呢,涉世越深,事情也越发地纷繁冗杂,情绪也相对地跟着波荡起伏,有时候自己也难以琢磨,更不在控制的意识里。

也曾经把旅游当成是驱散消极的药丸,以为离开人事地理的牵绊,心会回归到初始的积极纯净。

回来是,状况还是会继续。哪怕去到的地方天高云底树茂花繁,哪怕回来后的一两天有良好的心境。 继续阅读“状态090906”

二十四诗品之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眼见会心之作,又合乎自然的,便是实境的诗了。譬如蜿蜒曲折的清涧之水,碧绿松林下的树荫,打柴樵夫也好,听琴幽人也罢,都是自由自在地无拘束。这种境界的获得,全凭情性所至,得之天然,如“大音希声”,悠远飘渺。 继续阅读“二十四诗品之实境”

二十四诗品之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於时,声之於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历史上形势险峻兵家要地的苍苍太行,在隐逸闲情的司空图看来,也是翠蕴妖娆的所在。

大约还有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的别致,如幽深处云雾缥缈间流出的清泉,如不经意间悠然飘至的花香。就像力道看似出去实则已经收回,羌笛悠远而不失意涵。又如水漩洑洄流的纹理,大鹏展翅翱翔的漩风。

万事万物,以不同的方圆形态显现出天地之间的本体规律。 继续阅读“二十四诗品之委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