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小步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关于成长的九封信》,当下看着很有些感触。

第一封 关于压力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第二封 关于学习
鸡生蛋,鸡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对鸡如此,对人亦然。每个出色的人,都会生蛋,也会拉屎。例如他很会开公司,那你就买他家股票来赚钱;至于他乱说话,你就不要学。你最要紧的是多吃鸡蛋少理鸡屎,吸取营养,壮大自己。很多人放着蛋不吃,整天研究屎,难道你靠吃屎能变壮大?

第五封 关于孤独
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孤独的日子。每一段路都有一度独孤的时光,你的父母不可能一直帮着你,你的同学不可能一直陪着你,你的朋友也不可能一直围着你转。孤独不是孤僻,更不是寂寞。经历过孤独的人,思想可以更丰富,内心更坚强。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让自己安静,都能让自己更好的调整状态,面对环境。

第六封 关于努力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即使你再排斥现在的不愉快,光阴也不会过得慢点。所以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要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要学着踏实而务实,越努力越幸运。

第七封 关于现实
你要把自己逼出最大的潜能,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未来买单:你要么努力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沼里。
这就是生活。 继续阅读“一天一小步”

马上有一年

这一个农历年,要怎么度过呢?明天就是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了。

节假的某一天收拾房间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中华好诗词》。原来若干年前自己的爱好,可以这样的有趣,而且还有人还在坚持着这份喜爱,即使是工作以后。反观自己,曾经耳熟能详的句子,早已经飘渺模糊在记忆的远方。

鼓浪屿上粗略翻完《尘埃落定》。里边的主人公早上醒来,一定要问“我是谁,我在哪里”,得到回答才能清醒过来。大概平凡如我们,也得时常哲学地问起这个问题,才不至于若干年之后才惊醒。

所以写一些新年忠言给自己,时常翻出来看,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想要清醒地度过这个300多天的话。 继续阅读“马上有一年”

坏掉的电视

大概是这周打雷下雨的那个晚上,房东那台体积庞大电视机以黑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退休的意愿。如此,病中调休的人在自然醒了又醒之后,少了一个消磨时光的工具。

随手翻开之前为了看广告的杂志,发现里边的内容还不错看得出编辑的用心;打开电脑里彼时赶时间做出的文档,系统地规整之后居然有耳目一新高下立见的感观;一本买了许久不曾打开的书,看下来居然是很适合当下自己学习的内容……

细想下来,如果时间是颗枣,自己囫囵了好多好多了。

很多东西很多信息看起来都有用,于是兑换成枣之后吞下来,却没有细细地咀嚼。所以老夫子几千年前就教诲: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啊。 继续阅读“坏掉的电视”

浅斟低唱的浮名

词一般分两种,小令和长调。小令跟诗一样,简短雅致;长调的字会多一些,一般还会分段,大概是要唱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又叫它慢词。

大概很多人读书时都跟我一样,不喜欢印在课本上的那些一段又一段的词,因为老师要一字不漏地背下来,然而语法古怪篇幅又不短。。。

所以虽然同是婉约派,比起柳永,我要喜欢李清照得多。她入选到课本的是那首可爱又易背的《如梦令》啊,而柳永的是两段的《雨霖铃》。

但,上大学之后,不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还是宋词选修课的老师都讲到柳永的重要。他从三个角度扩大了宋词的表现力,其中之一是慢词,而后是讲很多口语引入,然后是题材也有扩大。

如果把宋词比作一个仙岛的话,他相当于是填海把岛的领域扩大,然后才有苏轼等等更上一层楼的发挥。

如果没有他,大概就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没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了。

但听老师们讲过他的生平,再多读他的诗,你大概也没那么想遇到这样一个人的。

一个自以为才高八斗必定高中的人,落榜之后写首诗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于是又一次考试,皇帝对准备给他名次的人说,既然他都是白衣卿相了,还要那浮名做什么呢——于是又不第…

有句话叫“文章憎命达”,但凡一个写得出好诗词的人,多半是怀才不遇的,所以也就是些浅斟低唱的浮名了。

而且,就是讲唐诗宋词的那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等你们走上社会,要知道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和事业。遇到挫折和委屈,多读读苏轼,要学他的豁达、乐观和坚韧。所以如果真的要策划那个时代的campaign,我更希望能提问东坡居士哦。

当然,柳永的词,无庸置疑地让人回味,大概有很多句子大家都见过,却不一定知道是他的呢。比如王国维在人生三境界中引用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记得一句的诗

在日月光广场找9号线的路上,跟金同学和陈同学聊到些些琐事,说起谁把谁送的珍珠项链还了回去。突然想起“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句很是称景的诗。

说出来的时候,却怎么都记不起作者、诗名等等了,只隐约地记得这是诗人拒绝某政治人物的借喻诗。

年纪渐长,越来越体会到诚意的分量。很多的东西,都像有生命一般。如果你不曾细水长流地经营或用心回护,曾经拥有的种种,随着时间的流逝,便会如莫高窟的壁画一般,风蚀零落、乃至消失。

所以须得有诚意,花些时间,来保留自己想要拥有的这些。

这首只记得一句的诗,来自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还有个副标: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个职位为“司空”的一方藩镇。当时的唐代,在唐宪宗的手下虽然出现了“元和中兴”,但藩镇割据的状况颇为严重。便会有李司道这样割据一方的藩镇,去拉拢张籍这样的文人来为己所用。

当初听李敬一老师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讲这首诗,只觉得诗是委婉得可以,从诗本意来看拒绝的一波三折地美。当时想,何必呢?直接说李世道我遵从中央正统不想跟你做事不就完了么?或者要表达才情,就像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那般痛快淋漓地笔杀一番。

现在才明白,细腻、熨贴地表达出自己的谴责和拒绝,才是真正的难得呀。 继续阅读“只记得一句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