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的第59天

封闭的第46天

没想到上一次的树洞,是整整一周之前了。

困。

处理完一圈的事情之后,打开coursera听课。已经几封邮件催促,再不学习就要被关闭账号了,deadline是后天。

真的困啊。前半夜蚊子吵,好容易睡着,后半夜不晓得什么车在楼下马路咚咚响。京东买的蚊香到快递站几天了也不见送货,大概封路静默的缘故。今天一定要带耳塞睡觉了。

困,又不能睡午觉。

早上核酸消杀完,不能就去洗澡洗头了睡午觉,晚点还有物资要帮忙发。据说这次是洗发水牙膏牙刷什么的。

大群里一群人在judge和吵吵。

与刚开始那会的活跃和助人为乐不同,现在已经很少在大群里发言了。之前看到别人写社会的割裂,有人解释说这是社会的多元化。

曾经也以为是多元,然而多元应该是你我虽不同但可以共处、一同成长,就像一个花园里参差多态的植物,可以是不同的品种、颜色、高矮和大小,也可以是不同季节的花或是果。割裂则是,各自画地为牢,互相攻讦,各执一词相互斗法不相容。

……

上边的省略号是7个多小时。中间发了物资,最后接了楼里枝青家的菜。静默当头,小区又没有其他的购买渠道,据说今晚一共300多份,装了整整一车。身在风险楼栋,只能作为楼栋志愿者,帮忙楼下领货再楼内通知。辛苦的是外边送货分发到楼栋的民间志愿者,搬运了几千斤的货。

回想起上次楼内发完物资自己的腰疼,今天帮忙送货的志愿者,明早起来也是腰酸背痛的吧。

之前若干次感觉到人性的凉薄,却总在之后体会到另一面的光芒。

或许这个世界,本就是黑暗居多,但光的穿透力惊人,一束有一束的照亮。

电话那端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低落苦闷时邻居的两颗自制小蛋糕、合作帮助老人的在外跑腿的志愿者,加上今天送货的各位,都是这至暗时刻里,我面前的光啊。

有光的地方,光合作用下,万物生机可待。

居家的第52天

封闭的第39天

小区的群里,喧嚣地讨论着山东的一家公司德州扒鸡几天前的一条视频号。里边发布消息说捐赠了物资,定点给到我们的社区食堂,供应给社区老人。然而,大家都没见过、老人家们也没见过社区食堂的扒鸡。

打电话给楼长老阿姨,也确定没有小区给老人送饭这回事。

纵使这一个多月以来,有太多乌七八糟的事情,今天的这件再加上想到自己昨天为了分给楼下老人的菜不多而愧疚的心情,生理上本能地反胃。

昨天从方舱回来又作为密接被送到酒店的阿姨微信call过来聊了整整半个多小时。阿姨明显没有了上次在方舱的乐观和积极心态。说到路过浦东大道还是世纪大道时,阿姨哽咽着说,活了六十几年,没见过这样的上海……赶紧岔开话题,聊起隔离酒店窗外黄浦江的风景。曾以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才是恣意欢畅的人生,这一趟下来,彻底知道沉浸在苦痛绝望等负面情绪中,真的会伤心伤神。

昨天核酸回来,邻居小妹说,这段时间你就是我们的楼组长呀。对着她后边的溢美之词苦涩一笑,没有答话。

很多年前,初入职场时,一位前辈语重心长地说,等有一天你是所有人的期待又是最后一道屏障的时候,就知道真正的压力是什么了。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体会到。

从哪里开始的呢?从跟3楼的阿姨闲聊得知她没有菜也不会网上买开始?还是收到公司的第一批物资,随手分给了几位老阿姨开始?还是更早的,帮忙统计团购菜开始?

如果自己不站出来,楼里会有其他年轻人站出来吗?或者,如果我倒下,进了方舱,还会有人每天来回消杀楼道、统计楼里检测信息、分菜给老人们、帮注重隐私的隔离回来的人打通生活的各个环节吗?

未知。

如果说这一场经历能为此生增加怎样的意义的话,大概是对人性的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负面理解吧。

宛如客舟听雨,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居家的第47天

封闭的第34天

很困了,还是决定来写一段再睡。

这段时间,这里是我的树洞。很多的状况,别说不同城市的朋友,不同区甚至不同街道小区的朋友,都不能体会,说给树听然后封起来,似乎是唯一的抒发方式了。

这两天身心俱疲,劝楼下志愿者的话“别把压力都背在自己身上”,也送给自己。

前边楼的一位老阿姨,今天在群里借锡箔,说是她老伴头七,想悼念一二。脑溢血在现在的环境下,更是凶多吉少了。

群里几百号人,也只能隔着屏幕神伤,发些节哀保重之类的干瘪话语。

傍晚接到mylearningworld的邮件,说已经多少天没有到coursera上学习,必须多少天内如何。见缝插针地进到页面,有那么半个小时的时间,是忘记了疫情笼罩的状况的。

心理老师讲的对,深度学习可以抵挡低落的情绪。

然而关掉页面,回到现实依然苦寂。

早些睡吧,即使明天不一定是新的一天。

居家的第45天

封闭的第32天。

明天又要早起想办法搞菜了。

本来枝青蔬果农场直供的很好。价格不太贵,菜早上摘下午送,农场小哥做好收款和物流,小区群里大家群策群力:报备的报备、统筹的统筹、运送的运送,互相协作得非常顺畅。一下子封闭掉绝大部分楼栋之后,就没办法报备和运送了——居委规定,团长得负责报备和运送。没封掉的寥寥几栋,似乎没有人愿意负担起这份义务的工作。

如果只是我自己,大概一棵包菜吃一个星期也是可以的。

今早上楼下核酸,碰到一楼的老阿姨,说家里没蔬菜了。消杀完再下楼时,从冰箱拿了一棵娃娃菜一棵包菜几个黄瓜带下楼。结果阿姨说不吃黄瓜,还硬塞过来一瓶鲜奶。黄瓜拿给隔壁的爷叔,上楼的当头想着哪里搞菜去,毕竟家里冰箱也没什么可以拿出去的菜了。

一楼老阿姨没菜=三楼和五楼几户老人家也没菜了。下午听五角场的同学说发菜发得不想要了……

唉,太难了,还陆家嘴金融中心呢。

今天发了第三批还是第四批物资,米面榨菜咸肉豆奶粉。大概上一次的水晶肘子酱牛肉吃坏了太多人的肚子,这次主打干货。

困得迷糊了,再写吧

居家的第44天

封闭的第31天。

早上起床头晕,下午例行核酸时,居然走到大白面前还无脑地打开手机给核酸码。安顿好后,百度大脑需要什么营养物资。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看完推荐食物,家里还有黄豆,明早打点豆浆吧,再煮个鸡蛋。

花了点时间整理昨天来不及仔细听的公司心理课,自我诊断的8条里,除了酒精和药物滥用的问题,自己都有迹象。这个时候真的需要自救了。

想起若干年前某位说的“你不坚强,你是坚韧”,虽然年岁渐长,面对自己也不用假装坚强。

今天倒是有几件值得谨记的:

  1. 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能以才取人。
    或者说,要恭谨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Ta的意义。一个开始表现怯弱的人,在某个时间点可能会成为孤勇者;一个矫情万分的人,也可能做起事来快狠准地高效。——这大概是封闭30多天来,受到的最大启发吧。
  2. 帮助人时,也要有分寸感。
    热心得失了分寸,对方可能就会依赖得失了分寸。
  3. 不要有不健康的上瘾行为。
    今天十二分不理解地帮楼下的爷叔找了买香烟的渠道。朋友也说,烟龄长的人要是断了香烟会超级难受。
  4. 基本技能还是要有的。
    疫情开始前期,给不会做饭的几个朋友写了个麻辣粉蒸鸡块的菜谱。同样的谱,不会做饭的人再讲几遍都不会,会做饭的人家用面粉都说好吃。
    疫情结束之后要系统地学习下急救技能!
  5. 月季的黄叶,看到就要摘除掉,如此才不影响每天状态的观察。
    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也是。
  6. 做一件事情前,要理清上下游的需求。
    小区轰轰烈烈的非官方社区信息自愿者计划,做的几件事,实则是干扰居民信息获取的。不仅不能帮助居民消除信息封闭和不确定带来的焦躁,反而自己产生了诸多垃圾信息加重焦虑。

加油!